[切换城市 | 切换高新区]

区域透视 | 如何看待广西中长期创新发展战略?

  •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


编者按

4月19日上午,作者参加了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相关主题的专家咨询会。作者围绕如何看待广西中长期创新发展战略的中心问题,分享了三个方面的观点:究竟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发展;广西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是什么;广西下一步发展需要重点处理好的六个关系。

究竟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发展

我认为,分别从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来看,关于广西的发展基本上都可以分成三个发展阶段。从发展战略上来看,自改革开放以来,广西开始是“限制发展的前哨”,这个“限制发展”也就是被国家耽搁了,这个“前哨”就是位置突出、但功能位势及作用不强;后来是“错过发展的沿边”,这个“错过发展”就是在大家都在“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市化、市场化、国际化”五化协同发展的时候被自己耽搁了,这个“沿边”就是不再是战争前线、恢复到正常的沿边;目前进入了“充分发展的前台”,这个“充分发展”就是国家与地方互动发力,既要补课、又要赶超、还要局部引领,这个“前台”就是要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辐射东盟的战略平台。

与之相对应的,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来看,也是三个发展阶段:开始是工业化初期,这个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国家生产力及重点项目布局,工业体系基本上是保障区域生产生活所需,以及一些资源型和部分技术源头的产业崛起;后来是工业化中期,主要是靠招商引资“建链、补链、强链”的外生发展,逐步形成一定的工业体系与产业基础;如今进入工业化后期,需要在实现工业化、发展新兴产业以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,加快向后工业时代迈进。

按照城市、区域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,无论是工业化后期阶段、还是从工业化后期到后工业化发展阶段过渡,核心是强调现代产业体系与创新驱动发展格局。这个“现代产业体系”,就是现代的产业结构——服务业比重上升,现代的组织方式——集聚集群集约与新兴产业生成,现代的资源要素——科教智力资源与知识经济,现代的发展环境——质优营商环境与创新生态。这个“创新驱动发展格局”,就是从要素驱动、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,以开放式创新生态为主线,以自主创新为着力点,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及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环境新经验。

更进一步而言,围绕自主创新及新兴产业发展,核心是“3+2”。这个“3”,就是“科技、产业、新城”。这个“新城”,就是通过新一轮城市化,形成更大的市场需求与消费空间;这个“产业”,就是通过新一轮工业化、信息化,形成更优的、更大的供给,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、产业主导权、发展主动权;这个“科技”,就是如何借助科教智力资源、科技服务业、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发展质量、科技含量以及“高端、高效、高附加值”。“科产城融合”,就是城市发展模式、产业发展模式、创新方式模式的三螺旋,就是从1.0的城市形态开发、2.0产城融合的功能开发,到3.0的生态开发。这个“2”,就是“改革”与“开放”,也就是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、以开放倒逼改革、以改革促进开放。

广西中长期创新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什么

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,广西中长期创新发展战略的重点任务是什么?2017年,习总书记到广西考察时要求“立足独特区位,释放‘海’的潜力,激发‘江’的活力,做足‘边’的文章,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”,同时提出“五个扎实”“四个下功夫”新要求。在此指引与判断下,广西中长期发展的重点任务可以进一步深化。

一是探索沿边地区转型跨越发展之路。当前,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与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历史性交汇,全球经济加速从工业经济向创新经济方向转变,新旧动能转换成为区域发展的主旋律。这不仅有利于后发地区借助新经济换道超车,还有利于加快自主创新及新兴产业发展。广西当前处于传统产业增长动力减弱、新动能增量培育有待提升的“换挡期”与“攻坚期”,迫切需要打破传统工业经济路径依赖,在高技术产业以及自主创新的带动下,代表沿边地区实现后发增长与战略赶超。

二是全面推进实施国家对东盟的战略。当前,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,逐步从制造业全球化、服务业全球化走向创新全球化;与此同时,全球经济中心及重心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双重位移,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开辟新丝路,为扩大开放带动结构改革提供了新机遇新空间。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份,需要在推动中国-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建设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不断提高和提升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影响力、辐射力和带动性,支撑“一带一路”创新之路建设。

三是加快带动广西省内外区域协同发展。当前,在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,城市进一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国际竞争,以中心城市为代表的城市圈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支点,基于跨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群成为带动和支撑国家发展的战略增长极。广西自治区具有北部湾城市群、珠江-西江经济带等跨区域协同发展的典型区域,需重点围绕面向东盟、服务“三南”、对接粤港澳,强化区域联动和统筹协调,加快构建南向、北联、东融、西合全方位开放格局,以新的战略增长极带动广西经济的腾飞。

四是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新形式新经验。当前,我国发展从追求高速度增长到追求高质量发展,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导向标。一方面,广西作为后发区域,有望以高质量发展带动高速度增长;另一方面,国家加快广西从前哨沿边地区向前台方向发展,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成为助推器。广西的一个重要使命,就是在生态环境资源较为富集与科教智力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,如何走出一条科技、经济、生态、环境、人文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,有利于推进发展方式向内涵集约型转变、产业结构向中高端高附加值转变、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,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新形式新经验。

广西下一步发展需要重点处理好的六个关系

无论是按照下一个五年的小尺度,还是按照到2035的中尺度,还是下一个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大尺度,广西在战略上、组织上、路径上、政策上,需要重点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:

一是跟随追赶与根植引领的关系。刚才我们说,广西既要补课,又要探索自身发展特色与优势,所以我们在发展战略上,既不能一味地跟随赶超,也不能盲目超前引领。尤其在区域战略迭代与产业结构演进上,需要将跟随追赶与根植引领有机结合起来。这种“跟随赶超”,主要是把国内外发达地区在上一轮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/城市化、市场化、国际化进程中的好经验学过来、好做法落下去、好资源引过来;这种“根植引领”,就是结合区域个性与资源禀赋、发展阶段,将新一轮的“智能化、数字化、城市化、做市化、全球化”结合起来,实现局部范围的领先发展,以局部领先带动整体提升。

二是长板优势与短板瓶颈的关系。在自主创新及新兴产业发展面前,广西最大的问题是科教智力资源不足、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、重大开发园区平台作用不强、高新技术创新主体不足,但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、后发优势、资源优势、空间优势、生态优势。在此背景下,核心是如何以拉长板的方式补短板、化劣势为优势。比如,作为后发地区以及生态地区,要避免 “五低四高”(低成本、低技术、低价格、低利润、低端市场;高能耗、高物耗、高污染、高排放)的传统工业化模式,做好产业选择并优化组织模式,逐步走上“五低四高”(低成本、低物耗、低能耗、低污染、低排放;高端、高效、高附加值、高价值链环节)的新经济发展道路与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。

三是要素量变与创新质变的关系。应该说,没有一定的数量就很难有机会提高质量,而作为欠发达地区,一定要在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之间实现有机结合。在上一轮以高速度增长为核心的要素量变发展过程中,区域发展战略导向及组织动员机制往往是“大产业、大企业、大平台、大项目”。但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阶段,区域发展战略导向及组织动员机制需要是“产业新体系、城市/园区新空间、企业新梯队、发展新动能/服务新平台、要素新供给、发展新生态”。从注重“大”到追求“新”,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变与战略诉求。但对于广西而言,这两点都需要。

四是增量培育与存量提升的关系。当前,我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,核心是在新经济与传统工业经济融合发展之际,如何培育新动能、如何转化旧动能、如何解决增量培育与存量提升的关系。某种意义上,存量提升与增量培育之间的关系,也是在发展路径上强调承前启后的关系。一方面,增量培育一定程度上立足存量提升,从产业化到创新创业,再从创新创业到产业化,处理好增长空间与转型时间的关系,加快构筑和完善具有广西特色、沿边发展需要的现代化经济体系;另一方面,以增量培育带动存量提升,通过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、新产业的发展,优化产业的技术构成、经营形态、产业结构、组织方式等。

五是高端链接与高端辐射的关系。广西一个重要的使命,就是成为中国对东盟战略的桥头堡与主阵地。应该说,目前的现实是中国足以辐射带动,但广西不足以辐射带动。那么怎么办?关键在于广西怎么发挥自己的区位条件与位势资源,通过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。在这里我想,核心的路径应该是链接国内高端资源带动对东盟的高端辐射。这种“高端链接”,就是与创新尖峰、产业高地链接质优人才、资本、技术、经验及要素,通过创业创新及产业化在这里落地、生根、发芽、开花、结果、淘金,转化为生产力、产能、财富,进而辐射东盟的发展。

六是营商环境与创新生态的关系。现在大家不光讲营商环境,主要是政府与市场、政府与企业、政府与社会的关系,更多的是经济社会发展治理水平和能力;还讲创新生态,主要是“政产学研金介用”之间的开放创新与治理关系,更多的是要求形成新的组织方式。有些时候,感觉广西很佛系,不着急也不折腾。但在下一步发展过程中,广西不但要优化营商环境,还有营造创新生态,关键是要建立创新型服务政府,从第二方公共服务到第三方服务集成到第四方产业组织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“GEI新经济瞭望”公众号原创,版权归长城所和作者所有。


羚客有话说 条评论